更新时间:
为何教师尽心授课后,学生们仍然难以掌握知识?
如何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助力其充分发挥?
近日,第四届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论坛暨北京市教育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分论坛在清华附中学院路学校举行,论坛上,清华附中学院路学校副校长王小明解读了五年来学校正在悄然发生的“课堂革命”——即以“依据课标·用好教材·设计学”的研究为抓手,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家校社协同育人、AI技术提质赋能上发力,破解传统教学顽疾,以学为中心,让学习真正发生,从而构建“幸福课堂”。
当前,新课标、新教材叠加的“双新”教改正在持续推进,关键点都指向课堂教学改革,聚焦课堂变革,将“课改”真正落实到“改课”上势在必行!过去五年,清华附中学院路校区的“幸福课堂”上孩子们收获了什么?整个校园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一起来看看清华附中学院路学校的回应——
01
课堂变了?
成就“讲的清楚学的明白”的幸福课堂
为了从根上解决目标模糊、学习活动设计不足、对教材的深度研究缺失等“教学老大难”,清华附中学院路学校以“依据课标·用好教材·设计学”的研究作为抓手,不断深耕课堂改革,打造幸福课堂模型,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同学们都坐过火车,你研究过火车的车轮和轨道吗?”“火车车轮为什么有轮缘?”物理老师王鹤立足教材,用源于生活、类比工程师的思考方式不断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口,让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获得真实的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否学会、不会怎么办等问题,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保障学生幸福成长,让学生的“学”真实发生,引领学生在“幸福课堂”上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
“初一刚入学时,语数英史地政生七科的海量知识涌过来,我一下子感到手足无措。幸好有李四光特色课程,引导我逐渐适应了初中高强度”,现就读于海淀某高中名校的清华附中学院路学校毕业生张同学表示。
特色课程为构建学生的“幸福课堂”开辟了多元路径。
清华附中学院路学校在北京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的支持下,积极推进地球科学特色课程群的建设,形成了以物理·探索课程群、地理·漫步课程群、生物·探密课程群、化学·遨游课程群四大领域为支撑,“地球科学”基础课程、“地球科学”拓展课程、“地球科学”探究课程三大类课程为框架的特色课程群。并和地质大学签署《优质生源基地共建协议》,打造李四光强基学院课程,通过与大学的互联互通,打破教材边界、学科边界,发现、培养和选拔了一批地球科学青少年人才。
课堂幸福了,课程多样了,学生学习更起劲了。据悉,清华附中学院路学校近年来在中高考中释放出来的教育增值力跑出了新速度。该校学生高考在海淀区排名,相比学生高一入学位次,能前进3000名左右。李四光强基学院超过九成的学生能就读一本院校,一本增值高达20倍。“讲的清楚,学的明白”的幸福课堂正在全面实现。
正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所长郝志军所说:“教学设计应从传统的知识点传授转变为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整体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02
学年听评课超过10000节
学校多次获评海淀区高增值学校
“如何让孩子开开心心上学去?认认真真上学去?打造属于孩子们的幸福课堂?”背后的教研精进称得上是一篇大文章。
在清华附中学院路学校,该校负责人带领全校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行政干部开展多彩的教研活动实践,实施常态课听评制度,周听评课百余节,月听评课400余节,学年听评课超过10000节,通过“三研—两备—两实践”的教研方式,用精准的教学设计展示,让教师从课堂案例中进行观察、讨论和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推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多维度创新。
从活动设计到教案改进,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每堂课、每一个环节都精心打磨、反复推敲。听取教研组、专家建议,不断地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设计,保证将最好的课堂教学呈现给学生。
在深入课堂实践、积极参与听评课和不断磨课的过程中,教师们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技能,职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该校一线教师中,市区级骨干教师占比30%以上。近年来,教师出版著作多部,发表教育科研论文40余篇,460余人次在市区级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师在海淀区教材教法分析及北京市各类活动中做示范分享,2023年新入职的教师参加“启航杯”全部进入市赛。学校课程研究案例也在海淀区多项课程方案评选活动中多次获奖,《高中物理探索》课程被认定为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课程,《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地球科学课程群》规划方案、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圈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地大附中家校社协同育人活动设计方案入选北京市基础教育干部教师暑期全员实训优秀成果及推广成果评选结果。
追求教学提质,打造幸福课堂,5年来,这所学校也在深耕课堂中悄然发生改变,多次入围海淀区高增值学校,连续两年获评北京市义务教育优质校,连续三年获评海淀区课后服务先进校。以特色课程为依托,学校成为北京市“大学办附中”项目学校、海淀区首批新优质学校、海淀区劳动教育、海淀区校本研修先进校和北京市“日负荷”监测实验校。
03
AI来了!“幸福课堂”持续升级
前不久,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提出了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
在清华附中学院路学校,AI赋能课堂已经成为常态,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以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为支撑,通过AI实时分析课堂数据,精准洞察教学细节,用数据揭示具体教学课例背后的规律,为学校教师进行精准教学追溯、教学反思、教学问题诊断、教学研究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更精准地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赋能教师成长。
智能设备赋能也是学校当下体育教学的新形势,智能跳绳、满分运动仓、智能体质健康检测、运动姿态标准化……学校依托智慧体育支撑,积极推进“教、学、练、赛”一体化发展。
AI不仅为课堂、为教师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学生们打开了通向未来的一扇窗。今年4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与清华附中学院路学校共建优质生源基地。用人工智能课程启航,共同开发跨学段的特色课程与实践活动,满足新时代对复合型、交叉型人才的需求。参加北京“小院士”人工智能挑战时,学生说:“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和动手制作丰富了我们对机器人的理解,让本来枯燥的编程变得妙趣横生”;时常开展的微软、360集团等大厂创新思维训练营活动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大被激发。
通过AI赋能,学校正迈向一个更加个性化、高效能、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新时代。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顺说:“人工智能技术将为课堂带来更多创新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率并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智能化时代,教师需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者和学习共同体的推动者。”
如今,地大附中已加入清华附中教育集团并正式更名为清华附中学院路学校,学校对课堂变革在总校的引领下更加高涨,课堂革命,也正在给这所新的“老”学校带来更加广阔的教育视野和发展空间。
编辑|京教君
内容来源|清华附中学院路学校
今日推荐视频
欢迎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们要是不给京城教育圈加星标,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亲们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标!
重要的话说三遍!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亲们,快加星标,风里雨里,
京教君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