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格琳斯顿油烟机全国24小时服务点热线号码-
格琳斯顿油烟机维修电话:(1)400-188-5786(2)400-188-5786
格琳斯顿油烟机各售后全国24小时客服受理中心
格琳斯顿油烟机售后修理服务24小时电话是多少:(3)400-188-5786(4)400-188-5786
格琳斯顿油烟机售后服务电话:(5)400-188-5786
7天24小时人工电话客服为您服务、格琳斯顿油烟机服务团队在调度中心的统筹调配下,格琳斯顿油烟机线下专业全国网点及各地区售后人员服务团队等专属服务,整个报修流程规范有序,后期同步跟踪查询公开透明。
所有售后团队均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所用产品配件均为原厂直供,
格琳斯顿油烟机全国24小时服务点热线号码-
格琳斯顿油烟机服务电话全国服务区域:
格琳斯顿油烟机各售后全国24小时客服受理中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徐汇区、黄浦区、杨浦区、虹口区、闵行区、长宁区、普陀区、宝山区、静安区、闸北区、卢湾区、松江区、嘉定区、南汇区、金山区、青浦区、奉贤区)
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
成都市(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
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市,浏阳市)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武汉、长沙、合肥、成都、南宁、杭州、广州、郑州、太原、济南、海口、哈尔滨、昆明、西安、福州、南宁、长春、沈阳、兰州、贵阳、湖州、南昌、深圳、东莞、珠海、常州、宁波、温州、绍兴、南通、苏州、张家港、徐州、宿迁、盐城、淮安、淮南、南通、泰州、昆山、扬州、无锡、北海、镇江、铜陵、滁州、芜湖、青岛、绵阳、咸阳、银川、嘉兴、佛山、宜昌、襄阳、株洲、柳州、安庆、黄石、怀化、岳阳、咸宁、石家庄、桂林、连云港、廊坊、大连、大庆、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鞍山、齐齐哈尔、荆州、烟台、洛阳、柳州、
王 蒙
文学与生活是同构关系,二者既密切交融,又互相分离。生活创造了文学,而文学也在创造生活
活一辈子,学一辈子,写一辈子。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写作是生命的光辉和永远
文学和语言的魅力,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文学能够为世间万物命名,赋予它们独特价值。我读过的第一本书是《小学生模范作文选》,书中首篇叫《秋夜》,第一句话是“皎洁的月儿升上了天空”。“皎洁”二字一下子把我镇住了,月亮变得更亲近、更有魅力了。
文学不但要命名,还要修辞。就如“爱情”一词,在徐志摩的诗中是“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在邓丽君的歌里是“真的好想你”。修辞不但关乎文学与语言,还关乎生活,它是生活品质与精神品质的升华。
文学与生活是同构关系,二者既密切交融,又互相分离。生活创造了文学,而文学也在创造生活。写作要充满激情,我19岁开始写长篇处女作《青春万岁》,正是因为深深珍惜和留恋我们这一代人度过的少年和青年时代。我们赶上了新中国的成立,赶上了“从今走向繁荣富强”的生活。我希望将这份激情记录下来,让文学为生命和生活作证。
写作路途中不可避免遇到挫折,好事坏事都是好故事、好题材。写《青春万岁》时,我住在北京东四北大街,楼里每周六都举办舞会。可是我从来不去跳舞,因为要抓紧时间写作。写作是出于热爱生活,但是又得放弃相当一部分的生活,想必世界各国的写作者深有同感。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曾经被法国《世界报》提问:“你为什么写作?”他回答说:“因为我别的都没干成。”这句话并不是说因为什么事都没干成,才选择了写作;而是因为选择了写作,有很多其他更实际、能快速实现成就的事就办不成了。
写作者需要突破自我。1963年9月,我在北京参加中国文联举办的读书会时,产生了到外地去、到边疆去,突破当时自己只有城市和学生生活经验的想法。到达新疆不久,我就写作了《春满吐鲁番》等一系列散文和报告文学。1965年4月,我被安排到伊犁巴彦岱镇红旗人民公社二大队劳动锻炼,兼任二大队副大队长。整整6年,我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各族同胞打成一片。
写作者需要“社牛”(善于社交)。这一特质,使得我能够很快地与不同民族、不同生活背景的人成为朋友、相亲相爱。爱人民的人生活才是幸福的,爱人民的人的作品才是幸福的。我曾多次说过,新疆各族人民对我恩重如山,这一想法在我的作品《在伊犁》《这边风景》中都有体现。
写作者还要不断学习。我的学历有限,但是我真爱学习。为了社交,我学习了不同语言。有人问,学这些有什么目的?我始终认为,学习在前,目的在后。学到的知识该用时自然就用上了,就算没有别的用处,起码能让人少干点儿没劲的、不好的、低俗的事儿。活一辈子,学一辈子,写一辈子。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写作是生命的光辉和永远。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希望中国的写作者努力做健康的写作者,真正坚持下去投入文学这项充满激情的伟大事业中。
(作者为原文化部部长,本报记者陈圆圆根据作者2024年12月24日在中国作协“入会第一课”上的讲话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09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