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近日,第十四届年度“中国水利记忆·TOP10”评选结果揭晓,“山东沂沭河流域大汶河流域:6部水利测雨雷达布设组网”获评“乐水杯”2024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近年来,山东省水文中心积极推进水利测雨雷达建设应用,统筹谋划布局、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率先实现跨部门组网、加快人才培养、强化实战应用,在补强“第一道防线”建设中迈出坚实的一步。
坚持高位推进,启动财政专项。山东省水文中心高度重视水利测雨雷达项目建设, 水利部测雨雷达试点建设应用现场会后,第一时间向水利厅、省政府领导汇报,项目得到大力支持。积极协调省财政厅,争取落实测雨雷达建设专项资金4562.71万元,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统筹谋划。组建由省、市、县三级水文中心人员参与的工作专班,开展测雨雷达建设调研。多次召开测雨雷达建设咨询会,征求专家意见建议,组织现场查勘,优化选址布局。同时为避免重复建设,主动与水利部信息中心、流域委和气象部门进行对接。坚持共享互补、突出重点、先进实用、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规划在暴雨洪水易发区沂沭河、大汶河流域先行先试建设测雨雷达6部。
坚持系统推进,创新工作模式。科学谋划、压茬推进,两年任务压缩至一年完成。为加快建设进度,请示省水利厅同意,决定两年资金一次性完成招标采购,原计划两年的工期也压缩至一年完成。为保障雷达建设统一性与规范性,设备采购与基础建设等总体一个包,由中标单位统筹:用地、环评、稳评、电磁测试、无线电使用申请、塔架定制、雷达中试等多项工作并行开展。至2024年12月10日,6部雷达全部完成建设安装并投入试运行。
坚持共建共享,率先组网应用。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山东省水文中心主动强化与气象部门合作联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形成部门间共建共享机制。地市同步跟进,临沂市政府率先出台了《临沂市气象水文类监测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和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加强部门协同规划和数据共享共用。实现跨部门雷达组网。目前,临沂市岸堤水库站、唐村水库站,日照市青峰岭水库站,淄博市东里店站、田庄水库站,泰安市金斗水库站6部X波段相控阵测雨雷达,临沂市气象局寨山、八湖2部X波段气象雷达,以及山东省水利厅前期建设的施庄水库X波段机械式雷达均已接入监测平台,实现了水文、气象跨部门雷达组网观测,覆盖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整合了有效资源、扩大了覆盖面积、提高了探测精度。
坚持人才驱动,厚植发展动能。大力引进人才。以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机构调整为契机,省水文中心多渠道多举措加大气象预报、测雨雷达人才引进力度,目前我省水文系统拥有一支由博士、硕士等专业气象人才组成的队伍,为气象和雷达业务建设应用打好人才基础。多渠道培养人才。与气象部门建立水文、气象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互派人员到对方单位跟班学习。滚动开展雷达应用培训,测雨雷达项目启动以来,已组织省、市水文中心人员参加培训达40余人次。开展课题研究。加强雷达产品检验评估和算法优化,开展X波段相控阵测雨雷达降水量预估效果研究,建设山东省测雨雷达评估方案。开展《X波段相控阵水利测雨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的精度评估与误差订正》和《基于水利测雨雷达的中小流域山洪灾害概率预报》等课题研究,提高测雨雷达应用能力,促进人才成长。
坚持比测分析,实战效果凸显。2024年9—10月典型强降水过程中,山东水文借助测雨雷达对“云中雨”进行监测和预报预警。准确把握雨团移动方向,监测其生消变化状态,及时掌握流域面雨量变化过程,为研判水文监测提供精准数据支撑;运用雷达外推1—3小时高时空分辨率降水预报成果,有效增强对短时强降雨的感知预警能力,结合山东省洪水预报系统,有效延长洪水预见期,为防汛决策调度抢占先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山东水文将紧紧围绕“四水统筹”总体目标,积极践行“六水共治”发展思路,以水文现代化建设为主线,立足防汛调度需求,不断完善测雨雷达建设应用,带动各级水文部门能力提升,着力补强“第一道防线”,进一步强化“四预”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推动齐鲁大地河湖安澜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大众新闻记者 方垒 通讯员 向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