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全文长 15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2分钟
某日某条路上,一学生为老师撑伞,路人说现在的老师真没师德,摆这么大的谱。
于是学生只好把伞撑自己头上。
路人又说,现在的小孩真不懂礼貌,老师被雨淋着,也不帮老师撑一下伞。
那好,改老师给学生撑伞。
路人又说,这孩子一定有来头,老师趋炎附势。
老师干脆自己用,路人又说,这么没爱心还做什么老师。
唉,直接把伞收了,路人又说,这么大的雨,有伞不用,有毛病吧!
现实生活中,我们因为总是热衷于发扬民主而忽视了规则,总是热衷于责难争斗而忽视包容合作。
今天教育最缺的恰恰就是规则教育和包容合作教育。
规则有多重要,人人都懂,似乎也没有必要写些文字加以说明,但这些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很多时候就会把它们抛诸脑后。归根结底,就是视规则为无物。
在学校,缺失包容和合作的教育产生的问题十分严重。拈过拿错和各扫门前雪的风气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了下来。一些人巴不得别人出错,然后横加指责,站在某种道德的制高点上得理不饶人。再看看我们一些学生的表现:谁犯错,轻则揶揄讽刺,重则幸灾乐祸,很少有人包容别人的错误。一些人从小生活在一种严格要求别人,无限宽容自己的教育环境中,对人人都会犯错的真理视而不见,唯热衷于做落井下石的狭隘勾当。还有一些“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从小不会合作,长大我行我素,从在学校不谈合作开始,到走向社会唯我独尊为止,也就剩下一副卑劣的皮囊而已。
学校如何进行规则意识培养呢?
首先,从生活规矩开始,养成守规矩的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教育尤为重要,要让孩子从小知道什么事可为,什么事坚决不为。游戏和活动是最好的规则教育,可惜我们的家庭和学校都把重点放在分数高低上去了。其实,生活处处是教育,学校、家庭、社区、社会都有规矩,规矩对人来说,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让人学会敬畏。你敬畏规矩,规矩就让你顺当,你践踏规矩,规矩只能惩罚你了。
其次,学校法制教育不可或缺。这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课堂教学可以解决的,还需要一些常规的专题教育活动来补充。比如:法制宣传周、“人人身边有法律”主题活动、法制教育专题宣传等等。这些教育活动应该是学校的常态化教育,而不是偶尔搞一下,轰轰烈烈半小时,悄悄静静一两年。
最后,学校有很多规则、规矩,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来进行教育,切忌单纯追求高大上。规则意识的培养,最好是从细节人手,从一点一滴开始。有规则的地方,必须讲规则;有规矩的事情,必须按规矩来。
学校如何进行包容合作教育呢?
第一,各类竞争排名、考试排名要适度,不可一味追求名次。排名的目的是看到差距、找到改进方法,不是把某人搞垮、搞下台。这本身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培养,结果却使我们失去了太多容错的机会。包容他人,本身是一种美德。而狭隘的个人主义的蔓延,极大地影响了这一美德在社会上的发扬。所以,学校教育要努力担负起这个责任,把包容别人、理解别人、换位思考当成教师教育的一种风范影响学生。
第二,一定要开展一些基础道德教育的系列活动,以专题形式相对固化下来,坚持每学期都有这类教育活动。比如,善良、宽容、理解、合作等常规内容的教育活动不可或缺。主题班会是很好的教育形式,一学期两个到三个主题,每学期都开展活动。学生在校期间,长期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耳濡目染,成人以后很多人都会有包容合作意识。
第三,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好的途径之一。学校的课堂一定要变革那种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学习方式,变个人学习为团队学习,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分担,成果互通。目前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渐成气候,希望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让世界看到更多热衷团结协作、充满包容的中国形象。
扫码购买张克运著作
《校园上空的沉思》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作者丨张克运
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