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去年,我国煤炭产量增长、进口量增加、需求增幅下降,煤炭供需形势改善,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我国煤炭市场供需相对平衡,煤炭产量增幅先低后高,进口煤总量再创新高,电煤消费仍有韧性;但非电行业对煤炭需求疲软,国内煤炭价格整体呈区间震荡,重心下移的走势。
去年,全国煤炭消费增速较前年有所放缓。煤炭消费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绿色低碳转型的推动。政策上对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展、能效提升和煤炭消费降低的要求日益严格,部分煤炭消耗密集的行业面临压力;其次,传统行业需求变化。钢铁和建材行业需求的放缓,导致煤炭消耗减少;尤其是钢铁、水泥等行业,在环保压力和市场需求双重影响下,用煤量出现下降;再次,进口煤快速占有市场,同比增长约7000-8000万吨,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进口煤暴增,影响了北煤南运数量,也影响了国内煤价格上涨高度,压制煤价至合理区间。
去年,我国经济处于缓慢恢复阶段,煤炭市场总体表现为弱平衡运行态势。市场煤价格从年初的940元/吨跌至12月25日的765元/吨,基本处在趋势性下跌行情中,并在震荡下行和阶段性回弹中反复波动。从煤价走势来看,环渤海港口市场煤价格在上、下半年,各出现一次长时间的上涨行情,涨幅分别为72元/吨和31元/吨。机会出来了,但抓住机遇、赚取利润的贸易商并不多;很多贸易商判断不好市场走势,往往是刚刚高价囤完货,煤价就开始跌了,被迫又低价出售,造成巨额亏损。经历了市场洗礼,国内很多中小贸易商被淘汰出局,黯然离场。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2024年过后,市场留下的大都是矿企或有实力的大型贸易商。九月底至年底,受高库存压制,煤价持续回落;港口煤价从870元/吨跌至765元/吨。入冬前,全社会库存高企,几乎覆盖了年底之前的需求,基本能为今冬保暖保供提供有力支撑,供应多元化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买方更多的选择空间,造成市场煤询货减少,抛货增多,煤价持续回落。虽然2024年4月15日到5月24日,以及8月24日到9月24日,这两个时间段,环渤海港口出现了两次持续上涨行情,但市场需求偏弱的状况始终没有扭转。基本上,环渤海港口每次上涨都是在库存发生结构性问题后出现的,短暂性的涨势使得市场表现出繁荣的景象,部分贸易商对后市表示乐观心态,但是阶段性采购结束后市场又进入静默期,煤价进入回调期。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举措落地落细落实,宏观经济回升向好,拉动煤炭需求增加。随着专项整治工作的结束和新疆产能的持续释放,预计山西煤炭产量增加7000万吨,新疆增产4000万吨,全国煤炭生产达到48亿吨以上;此外,预计进口煤将达到5.6-5.7亿吨。需求方面,预计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耗煤行业的煤炭消费量较去年增加1.5亿吨,需求的增量接近于供应(国内+进口)的增量。今年煤炭市场供需两旺,形势将明显好于去年,港口煤价将更加稳定,重心略有下移。
今年,国家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宏观经济持续企稳回升,拉动煤炭消费需求增加。一系列增量政策组合效应将集中显现,宏观经济回升向好,有效投资持续拉动,房地产政策有效带动,必将拉动消费需求适度增加。而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冬季取暖和夏季制冷用煤旺盛等因素将提高火电机组负荷,预计电煤需求将保持同比正增长;主要煤化工产品生产较快增长将带动化工行业用煤需求增长。全球煤炭主产国产量经近年来释放后,整体供应能力充足,全球经济承压,需求转弱后,力争出口仍是澳洲、印尼、俄罗斯等各主要煤炭出口国的发展方向。目前来看,我国进口煤政策应该不会改变,国家需要更多的利用进口煤来满足国内煤炭需求,并平抑和稳定煤价。
今年,若无重大政策干预,煤炭供应将继续保持高位。新能源替代效应增强,煤炭供应仍将明显好于需求。在煤炭需求增速放缓,叠加下游的高库存策略,以及国家煤炭战略储备政策的继续推进;意味着今年下游电厂不会缺煤,国内煤炭市场或许仍延续供略大于求的态势,预计煤价中枢将小幅下移。今年,煤价总体均价和振幅均将低于去年,预计煤价重心下移至760-860元之间的区间运行。
(转自:BSPI秦皇岛煤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