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为尊重知识人才、鼓励创新创造、培养“大国工匠”,日前,山西华阳集团一矿党政决定,对在第十五届“华阳杯”全国煤炭系统职工技能竞赛中获得井下综采维修电工金奖的该矿调度室皮带三队副队长杨清,重奖人民币15万元。
这是华阳一矿继2017年对在第七届“同煤杯”全国煤炭系统职工技能竞赛中夺得综采维修电工第一名的姚武江重奖15万人民币之后,再次对职工中出类拔萃的人才给于重奖。同时,杨清也是华阳一矿建企68年以来,继“大国工匠”任海平、姚武江、李杰之后,又一位高技能人才。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为此发出晋人社厅发【2024】55号《关于公布202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的通知》,杨清也成为本次阳泉市唯一入列者。
杨清生于1991年3月,中共党员,是一名地道的“矿三代”,爷爷是采煤工人,父亲是采掘电工,在父辈耳濡目染的熏陶下,自小就对电气设备拥有浓厚的兴趣,家中大大小小的家电像玩具一样被他拆了装装了拆。10岁时,在又一次捣鼓家电的过程中,竟然顺利将报废的家电又重新返用起来,看着损坏的电器在他手中重获新生,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份执着和热爱,如同一粒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最终启发引导他走上了煤矿机电维护之路,并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2010年入矿以来,他爱企如家、扎根矿山、追求不止,将所有才华、满腔热情倾注于煤矿的机电事业。他孜孜不倦、勤学不辍,将节假日、年假等全部业余时间都投入到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对专业技术的研究之中。他一边向书本学,参照专业书籍,将井下各类皮带变频开关设备、变压器及各种启动器照明保护设备的所有性能、参数、原理和运转方式,都了然于胸。又一边在现场学,带着各种图纸对照井下的设备研究比对,直到能够准确判断出设备的状态和故障原因为止。
他不耻下问、举一反三,总是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在每次处理完电气故障后,像着迷似的,都把一些故障的原因、经过详细记录下来,上井后逐一分析,寻找最佳解决办法,他办公室里一摞摞厚厚的笔记本中,每一页都印着他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烙印。
正是凭借这样敢啃硬骨头、敢于较真的韧性和钻研劲,他的专业技术水平与日俱进,很快脱颖而出。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他始终不畏艰难、永不退缩、攻坚克难、越挫越勇,技能水平也随之渐渐向着国内同行业一流迈进。
随着一矿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和厚植人才成长沃土步伐的加快,他更拥有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杨清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术,毫无保留地转化为回报企业的行动。
在他的工作范围内,确保机电设备正常运转的同时,永不懈怠、超前实践,通过精细精准把脉检查,及时发现了大量机电运转的潜在隐患。几年来,先后超前处理设备故障422起,为企业节省了数百万的维护费用。
他针对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交流变频器,适时提出了多项改革建议,使得升级改造后的高科技变频器装备更加节能、安全、高效,再次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他探索出电气设备事故处理的“问、想、看、查、试、总”六步法,并在全矿乃至全行业推广,及时发现并解决了机电设备许多疑难问题,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充分展示了青年一代勇攀高峰的工匠精神,逐成为同行业领军人物。
他先后荣获了第十五届“华阳杯”全国煤炭系统职工技能竞赛综采维修电工金奖、“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山西省能源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并在2024年底作为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这些荣誉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更应当归功于华阳一矿多年来对人才的重视、关爱,辛勤培育……”杨清这样说道。
近年来,在华阳一矿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环境下,杨清还积极传授技艺、金针度人,带领整个团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将自己的所学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友们。至此,他也成了徒弟们眼中年轻的“老师傅”和“领路人”。
此前,以杨清名字命名的“杨清技能大师工作室”还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
在大师工作室,他定期组织徒弟们学习实际知识、开展业务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让徒弟们长见识、比能力。走出课堂,他带领徒弟们到井下一线、车间厂房进行实操培训。在他的带领下,一批批年轻职工迅速成长起来。他的徒弟中,目前已有技师3人、高级工21人,成为华阳一矿机电系统的中坚力量。
作为曾经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迄今连续七届二十一年保持“全国文明单位”殊荣的华阳一矿,也成为注重人才培养、鼓励人才成长、尊重劳动创造、培育“大国工匠”的沃土。
“企业是沃土,领导当是‘伯乐’,只有拥有大批人才,才能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只有人才多,企业才能繁荣昌盛、兴旺发达。”华阳一矿党委书记刘江如是说。
文/李东臻 通讯员 李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