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以旧换新补贴到账了,省了500元呢。”“在零工市场找到工作啦,薪资我很满意。”在过去的一年里,南京市高淳区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在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民生福祉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24年高淳区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6亿元、增长1%。
回顾2024
高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474元
一批批“含金量”高、带动效果好的项目接连落地高淳。从汽车球笼、传动轴、电池,到车门、方向盘、后备厢等等,高淳正用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拼出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全景图。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推进项目建设方面,2024年高淳区17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任务,92个区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同时,高淳区持续发力招商引资,全年举办各类招商活动60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
据了解,2024年,高淳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6亿元、增长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474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98元、增长5.4%。
“智改数转网联”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围绕提升产业质态,2024年,高淳区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完成“智改数转网联”项目89个,新增省星级上云企业68家、智能车间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8%。同时,强化高成长性科创企业梯度培育,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2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18家。
以旧换新拉动销售额超2亿元
2024年,“以旧换新”这一关键词频频登上热搜榜,高淳区也聚力稳消费,组织开展“四进”活动90场,发放汽车、家电、家装家居等补贴近3000万元,拉动销售额超2亿元。
以节日促消费,2024年3月举办的高淳国际慢城金花旅游季,2024年9月举办的固城湖螃蟹开捕仪式,以及多场群星演唱会、音乐节等活动,也进一步拉动高淳区的消费。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24年高淳区游客接待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分别增长10.1%、13.1%。
此外,跨境电商业务也是高淳区支持企业发展转型的重点内容之一。成立于1958年的高淳陶瓷经过几次“转型”,如今已经入驻了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并于2024年正式投入运营,产品畅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陶瓷产品10亿件。同年,海太欧林亚马逊店也正式运行。此外高淳区还新增外贸“破零破冰”企业72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6亿元。
聚焦耕地、生态保护,高淳多个做法获全省推广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24年,高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省政府审批,划定城镇开发边界96.48平方千米。同时,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建高标准农田500亩、“吨粮田”8000亩。耕地保护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其中阳江镇获评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单位,东坝街道获评省级“味稻小镇”。
固城湖螃蟹是高淳区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高淳茶园凭借优美的风景和丰富采茶体验,也在近年来持续吸粉。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24年,高淳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建成省级茶叶科技小院、河蟹养殖气象科技小院,茶叶、螃蟹全产业链总产值分别增长 20.5%、8.8%。
2024年,高淳区实施大气治理项目96个,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4.3个百分点,空气优良率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同时,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项目,打造幸福河湖5条,12个市考以上断面水质和固城湖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城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74.1%。此外,高淳区还完成了全省首单农业碳汇交易并发放首张农业碳票,签约全国首单植被综合碳汇价值保险保单,GEP应用改革探索经验做法获全省推广。
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2024年11月16日,高淳区零工市场正式启动招工,启动当天全区30多家企业招聘人员在现场进行网络直播招聘,火热的招聘氛围吸引了线上线下一万多名求职者参与。目前,零工市场目前采用“线上直播+线下终端”的双平台模式,24小时为企业和职工提供便捷的人力资源服务。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高淳区还建成了5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2024年核发就业创业补贴8500多万元,城镇新增就业5600人。
为了让社会治理更加精细,高淳区积极探索“网格+公共服务”融合治理模式,“精网微格”工程纵深推进,网格知晓率、满意率保持全市前列。
展望2025
高淳将在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这一年,高淳将怎么做?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高淳区将注重坚持和把握“三个要求”,包括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下定改革决心,增强攻坚魄力;笃定赶超恒心,激发争先动力。笃定赶超恒心,激发争先动力。不断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2025年,高淳区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同时,力争在经济稳进提质、发展动能培育、城市形象彰显、乡村全面振兴、保障改善民生、风险防范化解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