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长荡湖十年拆围 法治见证生态复苏

长荡湖十年拆围 法治见证生态复苏

《法治周末》记者 张贵志

长荡湖十年拆围 法治见证生态复苏
(图侵删)

□ 张杨 施意

十年拆围,十年公证,长荡湖再现“一斛水中半斛鱼,日出斗金夜斗银”的美景画卷。

“在绿水青山间逐梦乡村振兴,离不开法治这座靠山。”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乡村振兴、长荡湖生态综合治理中以法治力量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30多年养殖网围终被拆除

长荡湖位于太湖流域上游,是太湖流域第三大湖,也是金坛人民的“母亲湖”和饮用水源地。

20世纪80年代,长荡湖的水清澈见底,但鱼不多,自然生长的鱼不能满足市场的供应需求。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1983年,金坛开始在长荡湖试点网围养鱼,4年后该试点正式施行。由此,长荡湖成为生产型湖泊。

“那个时候,长荡湖里的水很清澈,1.5米水深的地方都看得清湖底。干活的农民口渴了就直接从长荡湖里捧水喝,我们也喝长荡湖里的水。”71岁的冯金林四代人都在长荡湖以捕鱼为生,从小就在湖边长大的他,见证了长荡湖的几十年变化。

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1998年以后,长荡湖的水质开始慢慢恶化。一是上游的化工污水下来,再就是长荡湖网围养殖投喂的饵料,鱼没吃完的沉到湖底后腐烂变质和渔民生活在长荡湖排放的生活污水,都加速了水质的变差。”

“20世纪90年代末期,长荡湖的网围养殖达到高峰期,养殖面积达到6.8万亩。水质从这时开始恶化,主要是富营养化,一度降到劣五类。”长荡湖水产管理委员会管理处副主任徐俊华亦向《法治周末》记者证实了冯金林的说法。

从1985年开始在长荡湖网围养鱼、养螃蟹的冯金林向《法治周末》记者讲述了当年在长荡湖谋生的情景,“在金坛有7个渔业村,都住在长荡湖边上,靠捕鱼、养鱼为生。那时我们渔民有这么一句话,如小孩不肯读书,大人会问,你这个小孩怎么不好好读书?你不读书,你长大了干什么?小孩就说,长荡湖不干,总归饿不死我”。

可是到了1998年以后,冯金林感觉养殖业明显就不行了。“一开始的时候,养的螃蟹还比较大。比如1993年至1996年,我们长荡湖的螃蟹最高可以买到250元一斤,都是4两以上的螃蟹,那时长荡湖的水草也丰富,很适合养螃蟹、养鱼。一般每户人家一年都赚几十万元,最少也要赚十多万元。”冯金林回忆道,“到1999年以后,水质变差了,蓝藻泡在湖面上厚厚的一层,螃蟹养着养着就小了,赚不到钱了,有的甚至还要亏本。”

长荡湖水质逐年下降,金坛区各主管部门开始意识到网围养殖对长荡湖的生态危害性,在2002年开始了第一批网围养殖的拆迁工作,拆除了30%的网围养殖面积。

而从2009年以来,在2013年前后,对长荡湖金坛区先后开展了3轮网围整治和退渔还湖工作,至2017年全面拆除网围养殖,共涉及养殖户1673户,网围面积5.8万亩,结束了30多年的网围养殖史。

法治护航拆围工作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金坛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率先完成长荡湖所有养殖网围拆除,同时实施退圩还湖、生态清淤、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等工程,让长荡湖从生产型湖泊回归生态型湖泊。

让渔民上岸,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养殖效益不太好的养殖户,是愿意上岸的;养殖效益好的养殖户,就不愿意上岸。”徐俊华说,我们只能挨家挨户的做工作、宣讲政策和法律法规。

“拆围总归是有矛盾,但也没有太大纠纷,因政府部门的工作做得非常细,从市政府、湖管会、乡镇政府、村委领导班子都到船头、捕捞队船上去做工作,拆围工作总的来说还比较顺利。”冯金林说。

“在这期间,金坛司法局拆围做了很多普法宣传和动迁矛盾的化解工作。”长荡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应急管理和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俞璐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拆围工作推进到哪里,司法局委派的调解员就跟进到哪里。

“这些年在拆围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矛盾纠纷,但随着长荡湖生态综合治理的深入推进,儒林镇通过开展‘大走访,大调解,大治理’行动,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了萌芽状态。”金坛儒林司法所专职调解员马同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期间,儒林镇柚山村先后拆除湖上网围3000余亩、整治废旧船只952只、完成退圩还湖动迁165户、流转土地6000余亩。

与此同时,金坛区司法局联合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渔政监督等部门开展“关爱长荡湖”专题普法行动,在沿湖各个港口以及退田还湖相关区域,通过张贴公告、印发宣传资料、悬挂横幅、竖立警示牌等形式,深入开展渔业相关法律法规和《长荡湖封湖禁渔通告》宣传。

记者在儒林镇柚山村宕口遗址公园从上俯瞰,宕口形似一颗蓝色爱心,原来作为旧水泥厂石灰石的采矿地,如今通过生态修复已成为“网红打卡地”,保留下来的水泥厂筒库被改造成了旋转咖啡屋,工业风“秒变”文艺范。

十年公证护佑生态修复

“2013年6月10日,放流夏花800万尾;2017年5月15日,放流河蟹大眼幼体705公斤;2022年1月12日,放流螺蛳163吨,冬片43.3万尾……”

在金坛公证处公证员姚鹏飞的办公室,多达700多页的卷宗清晰记录了2013年以来金坛公证处为长荡湖增殖放流所做的25次公证服务。

“增殖放流一般都会安排在每年夏冬两季。”姚鹏飞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公证人员采用拍照、录像等手段,对抽样、检测、称重、打样划码、运输、放流等环节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证据保全,确保增殖放流的真实性、合法性。

增殖放流是恢复渔业资源、保持水域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举措。徐俊华告诉记者,增殖放流并非一放了之,如果操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对放哪些鱼、放多少鱼、怎么放鱼底数不清,以致投放外来种、杂交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等,反倒给长荡湖生态造成破坏。

“增殖放流丰富了长荡湖的物种,生物多样性得到了很好的丰富和保护。”俞璐向记者介绍。

“充分发挥公证在环境损害补偿、赔偿和环境损害诉讼方面的证据支持作用。”金坛公证处主任纪冬梅告诉《法治周末》记者,金坛公证行业与长荡湖管理和执法部门建立了联系协调机制,拓展开展生态破坏证据保全、环境改善现场监督、环保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等公证业务。2015年以来,共办理相关公证事项30余件。

十年公证,只为水清湖晏。

据了解,自2013年开始,金坛公证处已连续10年为长荡湖增殖放流活动提供公证服务,累计增殖放流各类鲢鳙鱼苗、青虾苗、大眼幼体蟹苗近10亿尾,每年通过增殖放流可带走水体中的氮60吨、磷25吨,通过禁渔放鱼、以鱼净水等综合举措促进湖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根据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测算数据显示:近几年,长荡湖通过网围拆除、船只清理、生态清淤、增殖放流等工程,共直接消减化学需氧量22576吨/年、氨氮881吨/年、总氮2378吨/年、总磷823吨/年。同时,长荡湖生物群落日益丰富,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提升,其中新发现早熟禾等陆生高等植物38种,天鹅等鸟类10种,泽陆蛙、狐狸和其他浮游动植物共计60余种。

法治护航乡村振兴

“这次要不是戴律师帮忙,我几万元螃蟹款估计悬了……”常州市金坛区儒林镇柚山村蟹农老郑连声感谢。

当下,正值螃蟹养殖关键期,可老郑却为去年12月的一笔应收款烦心了好长一段时间。因为收购方是老客户,老郑当时仅凭一张“销售单子”便爽快地发了货。可没曾想“销售单子”存在瑕疵,蟹款被对方一拖再拖。

在驻村律师戴拥军的帮助下,老郑了解到如何依法催要欠款的方法,以及用微信、短信进行证据固定的“窍门”,被拖了8个月的蟹款顺利要回。

说起长荡湖边的柚山村,总是绕不开“螃蟹”二字,长荡湖大闸蟹,既是全国人民餐桌上的一道压轴美味,也是柚山村打造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推动产业富民的一盘主打硬菜。

“用法治力量呵护舌尖上的美味,走活营销一盘棋,换来的是真金白银。”柚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蒋赤卫说,该村“阡陌蟹塘”面积690多亩,年亩均效益近1万元,从蟹塘承包、蟹苗购买、批发出售,到品牌保护、特色餐饮、电商经营,法律需求日益增长的同时,驻村律师、“法律明白人”“法润民生微信群”等法律服务也在不断提档升级。

不仅有“洮湖鲜乡、诗意柚山”的美景风情,也有“援法议事厅”的平等协商,村民们常在村委“援法议事厅”聊家常、话村务、议事评事。

“在村‘四园六廊’打造、成立‘水产品电商协会’、农村公厕改造、法治公园升级等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中,我们通过引入‘援法议事’促进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让群众急难愁盼之事得到圆满解决。”儒林司法所负责人汤建新告诉记者。

“为乡村振兴引入法治活水,擦亮美丽乡村的法治底色。”金坛区司法局局长杨震龙表示,面对乡村振兴和农村基层治理的新情况新问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办事,让基层工作更接地气,也让干部更有底气,群众更有福气。

现在,已退养在家的冯金林每晚都会到长荡湖边散散步,他说,现在湖面上的蓝藻比前两年少了很多。他相信,长荡湖将会越变越好。

  • 拉加经委会官员:中拉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是双边合作深化的新里程碑
  • 探访大庆:从辉煌的石油之城到数智油田的绿色转型
  • 吉林省解除水旱灾害防御Ⅱ级应急响应
  • 大疆发布全新小型智能多光旗舰DJI Matrice 4E,售价27888元
  • 看微短剧的人何以比点外卖的人多
  •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广州局约谈南宁清远两市
  • 俄音乐会恐袭亲历者回忆惊魂时刻
  • 中国女曲澳大利亚籍主教练安南:作为中国队教练应该学中文
  • 白玉堂:中国市场为双边合作提供广阔机遇
  • 物业管家驻守写字楼的两个月:送U盾、喂金鱼,静候大家回来上班
  • 动图插画丨立夏:夏浅胜春最可人
  • 德国单日新增确诊再度突破1万 全国流行病状态再度延长三个月
  • 长荡湖十年拆围 法治见证生态复苏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