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青海推行知产案件提交先例裁判制度

青海推行知产案件提交先例裁判制度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鹏

青海推行知产案件提交先例裁判制度
(图侵删)

记者从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获悉,去年全省法院持续全面推进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82件,审结334件,同比分别上升67.9%和68.6%,增幅明显。新收的418件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知识产权权属、侵权纠纷共计387件,其中涉商标权纠纷和涉著作权纠纷占比85.5%,是最为常见的知识产权民事纠纷。

青海法院保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高压态势,2021年新收侵犯知识产权刑事一审案件36件,同比增长227%,均为涉商标权刑事案件。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知名品牌案件增多,2021年新收各类涉专利类案件共计52件,同比上升79%。

为创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青海法院加大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力度,不断提高调解成效,2021年调撤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227件,调撤率为73.8%。推行提交先例裁判制度,统一裁判尺度,青海高院制定“提交先例裁判告知书”制度,最大限度激发当事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利用北大法宝、法信平台等进行类案检索,不断促进裁判尺度统一。2021年度审结的知识产权案件,一审案件上诉率为37%,二审发改率为9.5%,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为97.6%,审判质效稳步提升。

青海法院还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知识产权犯罪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2021年度共审结一审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8件,审结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7件,审结的15件侵权假冒刑事案件中,共对23名被告人判处拘役和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共计1745500元,通过发挥刑罚威慑作用打击侵权违法行为。

同时,青海高院推动建立健全全社会共治模式,与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会签合作备忘录,联手惩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失信主体并制定具体惩戒措施;与省知识产权局签订框架协议,为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法、发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作用提供了平台和依据;启用青海省打击侵权假冒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行政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确保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落到实处。

  • 浙江金华实施青年农创客培育支持计划 乡村沃野 青年农创客起新潮
  • 日本东京都等9地解除紧急状态
  • 2021年开始南非全境将停止使用支票
  • 今年一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4.8%——我国外贸实现平稳开局
  • “打冰人”的新任务
  • 小李子温斯莱特出行度假 网友-胖友一生一起走
  • 企业年金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 《玫瑰的故事》刘亦菲谈演绎黄亦玫 想探索塑造一朵真实的“玫瑰”
  • 将于今年发布 首款量产纯电动SUV正式定名ID.4
  • 严管就是厚爱 私人影院要远离“擦边球”的生意
  • 韩总统候选人妻子劲爆录音被曝后称“人格权受侵”并上诉,法院:驳回
  • 俄媒:俄考虑组建北极舰队
  • 青海推行知产案件提交先例裁判制度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