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建设“无废城市”需凝聚合力

建设“无废城市”需凝聚合力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成为今年上海两会专题审议会上的一项重要议题,引发社会关注。

建设“无废城市”需凝聚合力
(图侵删)

“无废城市”并非新概念,“无废”也绝非“零废”,作为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它并不是要求没有固体废物产生,而是倡导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以达到城市最终废弃量的最小化或近零目标。

自2019年以来,全国已有11个城市和5个特殊地区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工作,带动了投资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目前,最终处置工程项目562项、1200亿元,取得较好生态效益,这证明了“无废城市”是系统解决固体废物问题的综合途径,也是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载体。

当前,各地“无废城市”建设仍面临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城市固废产量增幅居高不下、固废综合利用渠道不畅、基础数据标准体系支撑不足、行业监管机制供给尚不匹配等。“无废城市”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并非某个部门或某个群体的任务,靠单打独斗很难实现实质性突破,要凝聚全社会共识合力持续推进。

政府要系统性规划,形成行政效能合力。面对“无废城市”这样复杂长远的工程,需要政府做好各项规划,包括设定量化指标及阶段目标、完善监管标准体系建设、协调与分配各部门职责并建立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才能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配合监管部门形成治理合力。作为生产主体,企业要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负责,要从源头创新产品的绿色设计与生产,建设与产品销售量相匹配的固废回收体系,推动产品生产向“生产—消费—处置”的闭环模式转型,尽早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公众也要主动参与,形成社会共治。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固废的源头治理有赖于每一个人的努力。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公众“无废”意识,养成垃圾分类、减少浪费等绿色友好的价值观念和消费习惯,凝心聚力营造氛围,实现城市固体废物在整个社会的良性循环,让每个公民都成为“无废城市”建设的实践者、助力者与最终受益者。(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景)

  • 《2023保险合伙人白皮书》:洞察代理人优增路径,引领高质量发展
  • 广东员工讲粤语被公司罚款3000?官方回应
  • 扑下身子“迎考” 沉到一线“解题”——解码“浦江经验”
  • 昆明1.5万件“蔬菜爱心包”助力上海战疫
  • 中非应共同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民主道路——非洲多国议员积极评价全国人大与非洲法语国家议会线上研讨会
  • 菌草技术助力太平洋岛国实现减贫脱贫和持续发展目标
  • 最晚2035年 大众计划在欧洲停产燃油车
  • 有钱真好!网友晒王思聪眼睛特写夸其好美
  • 湿冷魔咒开启,双休日阴雨绵绵
  • 引进优质项目 壮大特色产业 海南儋州聚力补链延链强链
  • 逸豪新材过会:今年IPO过关第76家 国信证券过4.5单
  • 国机集团召开振兴纺织机械三年行动启动会
  • 建设“无废城市”需凝聚合力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