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食话实说-官方提醒!对野生蘑菇要坚决做到“三不”

食话实说|官方提醒!对野生蘑菇要坚决做到“三不”

中国经济网3月21日讯 (记者 施晓娟)一到春天,各种野生菌类和其他植物都进入了生长旺盛期。人们在郊外、公园经常看到很多冒出了头的野生蘑菇,它们的白伞和白杆长得很“干净”,但是千万不要被外表迷惑——它们可能是剧毒蘑菇。并且,有毒的蘑菇时常会与无毒的蘑菇混生,它们外观相似,极易误采误食,导致食物中毒。

食话实说-官方提醒!对野生蘑菇要坚决做到“三不”
(图侵删)

对此,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提醒,采食野生蘑菇存在巨大的风险隐患,稍有不慎就会危害生命健康,面对野生的“美味”,要坚决做到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同时辨别蘑菇还要避免六大误区。

误区一、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颜色浅淡的蘑菇没毒。

真相:仅靠颜色辨别蘑菇是否有毒并不可取。因为野生蘑菇如牛肝菌、红菇属、鸡油菌中的很多种类颜色都很鲜艳,却是很美味的食用菌;一袭白衣的致命鹅膏看起来普通,却有剧毒。

误区二、蘑菇跟大蒜、大米、银器、瓷片等一起煮,颜色变黑才有毒,没有颜色就无毒。

真相:这个鉴别方法毫无科学依据,大蒜、银器等并不会与毒蘑菇发生反应而变色。

误区三、虫子吃过的蘑菇没有毒。

真相:人和昆虫的生理特征差别很大,同一种蘑菇很可能是“彼之蜜糖、我之砒霜”,例如成熟的致命鹅膏菌常常被虫啃食。

误区四、毒蘑菇外貌复杂,有鳞片、粘液、菌托和菌环。

真相: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

误区五、高温烹煮、油炸、晒干可去毒。

真相:许多毒蘑菇毒素的化学结构相当稳定,一般的烹饪方法或晒干加工都不能把毒素去掉。

误区六、长在阴暗、潮湿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真相:蘑菇的有毒与否与生长环境没有关系,如美味口蘑生长在草原的羊粪上,而剧毒的鹅膏菌多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地上。

食用野生蘑菇后中毒怎么办?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因此中毒后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救治。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在食用蘑菇时,如果身体发生不适,应立即停止;有人发生中毒后,在中毒者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尽快催吐,越早越好,尽量把胃内的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同时,一起食用过蘑菇的人,无论是否有中毒症状,都应该就医,此外要妥善保存残留的毒蘑菇,以便医务人员尽快确定中毒原因和对症治疗。

  • 你好 澳门!坐着轻轨逛澳门 60秒解锁隐藏风光
  • 刘焕华“举”起中国举重首枚大级别奥运金牌
  • 德国告别默克尔时代 执政16年,“铁娘子”留下些什么?
  • 机构最新调研路径出炉!这些上市公司人气居前,人工智能备受关注
  • 汽车零部件行业业绩分化:近八成公司净利润增长,国际化趋势显著
  • 上海浦东新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达产
  • 香港绿色发展动能充沛
  • 韩正会见洪都拉斯外长雷纳
  • 以色列批准在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新建住房计划
  • 撒贝宁旧照曝光 眉清目秀颜值不输小鲜肉
  • 瑞典将向乌克兰提供军事装备和资金援助
  • 贵阳贵安集中开工62个重大项目 总投资724亿余元
  • 食话实说-官方提醒!对野生蘑菇要坚决做到“三不”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